中国最早的光伏企业,看它的成长历程就是在读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史。遗憾的是,从诞生至今的45年间,它虽几度易主,但却一直纠结于囊中羞涩。无数年的等待,这一次,它离上市近在咫尺,可是偏偏赶上光伏寒冬的到来。
中国最早的光伏企业真的要上市了?
波导和宁波电子的股权纠结让日地太阳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日地太阳能)几次与上市擦肩而过。这一次,它只差一米就能触摸到金融市场的热度。
5月30日,日地太阳能总经理周建宏和他的同事提前一周到达了德国。在满是金色头发、高鼻梁的慕尼黑光伏展现场,这几个中国人像当年他们的“后辈”施正荣一样,心里有些忐忑但却激动万分。在无数次羡慕与尊敬的目光洗礼中,他们无一例外再次挺了挺胸膛,踏着比施正荣当年更大的步伐向展会里层走去。
为了这一天,日地太阳能等了45年。
日地太阳能的前身是始建于1966年的宁波硅材料厂,它是国内最早从事光伏太阳能研究的“四大元老”之一。1978年,这家小厂改名为宁波太阳能电源厂(简称宁波太阳能),悄悄地开启了中国光伏产业的大门。作为中国第一家光伏企业,它迅速占据了中国太阳能光伏组件产品80%的市场。
两年后,在一个冬日的午后,西湖之畔。数万杭州市民驻足观望,围观一艘挂着奇怪板子的船。宁波太阳能制造的中国第一艘实验用太阳能做动力的硅太阳能游船竟然在无传统燃料的情况下,以6公里/小时的速度,连续进行了三个小时的全速航行。
这一记录直到30年后才被打破(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前夕,在上海黄浦江畔,当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启动“尚德国盛号”游船首航按钮时,有媒体将其称之为“中国第一艘太阳能混合动力游船”)。
不过,宁波太阳能很快就陷入了波导股份与宁波电子信息集团之间的纠结。此后更是几度更名,几度沉浮。
2005年,无锡尚德成功登陆纽交所,其董事长施正荣完成了从技术人员到首富的华丽转身。随后英利、赛维等一批明星级别的光伏企业迅速跟进,而宁波太阳能则如同一个小池塘里的大鱼,在进入一个更大的湖泊时,瞬间就会发现同类会有如此巨大的能量和身躯。它很快就被落下了很远,甚至脱离了媒体的聚焦。
对于这样的落差,日地太阳能的一位高层将其原因归结为缺钱。他说:“上市就能有钱,就可以扭转局面。”
只是缺钱的原因吗?在新能源概念炙热的今天,光伏产业差钱吗?不是钱的问题,又是什么呢?
“在羡慕、嫉妒等各种复杂表情里,淬炼过的日地太阳能,一定有颗强大的心脏。不过,已经走下神坛的施正荣真的是他们选择的唯一路径吗?”一位业内人士说。
想占领更多的市场,分到更大的蛋糕,除了钱,其实需要做的还有很多。作为“后进者”的日地太阳能,要看到的绝对不是眼前的这一米的利益。
差一点死在沙滩上
“日地太阳能发展到现在,必须上市了。”郑飞(化名)告诉记者。郑飞是宁波太阳能的一名高管,谈起日地太阳能这些年的经历,他的声音有些低沉。“我们在规模上被落下,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企业未能上市。”
20世纪的最后几年,中国的证券市场仍是为国企服务的,它被赋予让国企扭亏为盈的历史使命。因此当时的上市不是通过保荐,而是通过指标分配。1998年,宁波市把一个指标给了当时的行政单位宁波市电子工业局(现宁波电子信息集团)。
宁波太阳能正是电子工业局下的国企。然而,让他们意外的是,电子工业局却没有把这唯一的救命馒头给这个根正苗红的亲生儿子。当时,宁波市电子工业局管理下的最大、最有前途的企业莫过于波导。但波导是个民企,没有这个指标,于是电子工业局通过把国资放入波导给其改制。当年11月,波导吸收合并了宁波电子信息集团下属的两家全资企业,一家是宁波电容器总厂,另一家便是宁波太阳能。
那时宁波太阳能销售额不到1000万元,员工也仅有几十个人,而“手机中的战斗机”波导的产值接近100亿元,在如同大象般地波导的面前,宁波太阳能就像一只蚂蚁一样微不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