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光伏企业的上市之路(独家)

OFweek太阳能光伏网 中字

  尽管皇明股份和辉煌太阳能两家公司在这次申请终止审查中,未公布终止审查的原因,但该结果从以上光伏企业IPO的案例中似已有迹可循。为此,我们 对“皇明股份”等光伏企业上市折戟原因进行了分析。

  上市搁浅原因之一:企业持续盈利能力是新股发行审核一大门槛

  公开资料显示,上述企业分属光伏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例如,日地太阳能拥有完整的光伏产业链,产品涵盖多晶硅料、多晶片、太阳能光伏电池、太阳能光伏组件、太阳能光伏电站系统集成等。然而,上述企业勇闯IPO之时,正逢全球光伏行业的低谷,相关上市公司业绩明显下滑。被终止审查的天能科技主要产品为单晶硅片,并逐步向下游太阳能单晶电池片、电池板组件和光伏系统应用等产品延伸。资料显示,2011年前三季,该公司主要产品单晶硅片、太阳能单晶硅电池片、电池板组件的平均单价,分别同比下跌11.42%、33.02%和35.7%,光伏市场低迷由此可见一斑。

  China Venture投中集团分析师李玲在研报中指出,受产能过剩、欧债危机、美国“双反”调查、上市公司业绩变脸等多重因素影响,光伏行业寒冬的持续蔓延,使光伏企业IPO前景亦不乐观。

  李玲指出,纵观国内整个光伏产业链,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等领域均处于产能过剩状态,企业持续盈利能力成为通过新股发行审核的一大门槛。

  三次冲击上市均折戟的皇明太阳能自诩为“世界太阳能产业的领导者”,声称年推广集热器面积300万平方米,相当于整个欧盟的总和,比北美的两倍还多。并拥有国家专利215项,掌控着干涉镀膜、高温热发电、海水淡化等核心技术。

  山东省德州市曾以皇明太阳能为依托,击败了来自美国、日本、意大利等国的强大竞争对手,成功申办2010年第四届世界太阳城大会并在皇明太阳能总部所在地中国太阳谷成功举办。

  但这样一家实力非常雄厚的企业,在IPO路途上更是遇挫。早在2007年,皇明太阳能一度计划海外上市最终放弃。

  本报产业经济研究中心课题组经梳理相关资料后发现,曾有望成为中国太阳能光热第一股的皇明太阳能,造成上市道路一波多折的主因多与外界质疑上市圈钱和企业内在盈利下滑、资产不足、高额负债有关。最终让这家公开发出“美国有硅谷,中国有太阳谷”豪言壮语的山东德州市太阳能企业,上市计划遭遇三度搁浅。

  公开报道显示,皇明洁能控股有限公司(下称“皇明控股”)的利润率也呈现下降趋势,2008年至2010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5.8亿元、13.72亿元、18.68亿元,由于受成本、费用增加因素影响,净利润呈下降趋势,分别为1.97亿元、1.09亿元、0.75亿元,净利润率分别为12.47%、7.97%、4.01%,盈利能力持续下降。

  据披露,截至2011年9月30日,皇明太阳能总资产24.56亿元,总负债12.18亿元,2011年1-9月实现销售收入10.57亿元,净利润1.01亿元。

  对此,皇明控股解释称,目前有3000多家企业从事太阳能热水器以及其他相关热利用产品的制造和销售,形成了专业强势品牌、区域性品牌、家电品牌与杂牌并存的市场竞争格局。随着众多厂商涌入太阳能热水器市场,行业竞争的加剧,使皇明控股面临的市场份额下降的压力不断增大。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