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目前为止,PV Kraftwerker研发的机器人只能做一件事:把电池板放在人类已经安装好的金属架上。还需要两个工人走在机器人旁边,用螺钉将电池板固定在金属架上并接通上电路。
然而,随着机器人其他组件逐渐变得自动化,机器人在安装过程中的应用可能会变得越来越普遍。现在,PV Kraftwerker和其他同类型的公司也在研发另外一种机器人,它们在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引导下,能在地面上凿出洞来,再把电池板装在里面,这样就不需要人类工人来安装金属架了。一些较新型的太阳能电池组件无需人类用螺钉固定,可以被“抓”到或粘到位置上。特制的插头甚至可以让机器人进行电路连接(见“太阳能电池板的新设计,使安装更便宜New Solar Panel Designs Make Installation Cheaper”)。
这些机器人可以在恶劣的环境中提供电力。日本政府已经委托PV Kraftwerker公司开发一种适合本国的机器安装工人。它们将能够独立在福岛核电厂灾害现场附近受辐射的地区安装一个太阳能电厂。Gattenlöhner说,日本政府希望在六个月内就收到这些机器人。
上海晨华超高温热电偶开发成功
日前上海晨华电炉有限公司研发部多年实验探索,开发成功石墨高温炉专用热电偶,在碳气氛下最高使用温度达2150度,长期工作温度2100度,满足了真空炉高端温度要求,解决了高温使用红外仪视窗易受挥发物干扰、高低温度转换控温精度不高等长期困扰用户难题。
晨华公司使用表面涂层技术克服了碳气氛影响高温保护套的寿命问题,超高温绝缘陶瓷解决了2100度绝缘难题,绝缘金属密封技术解决了热电偶密封难题。在自己实验基地,数十炉次超2100度反复升降温考验,证明该热电偶的高可靠性。
美研制出迄今透明度最高氧化铟锡导电薄膜
对于触摸显示屏或太阳能电池板来说,导电涂层的透光性越强越好,因此工程师们往往采用透明的氧化铟锡(ITO)薄膜作为研制材料,但成本低、工艺简单也是产品实用化必不可少的要件。据物理学家组织网8月8日(北京时间)报道,美国布朗大学和先进材料股份有限公司(ATMI)的研究人员宣布,他们利用一种化学溶液,制造出了迄今透明度最高的氧化铟锡导电薄膜,且技术简单、成本低廉,有望受到制造商的青睐。
该导电薄膜厚度只有1460亿分之1米,可使93%的光透过,透明度堪比玻璃。研究人员使用可弯曲的聚酰亚胺作为基底,这意味着其在柔性显示屏方面具有应用潜力。“我们的技术已经达到了应用于电阻式触摸屏的性能水平。”布朗大学化学系研究生李宗泫(音译)说。
近日出版的《美国化学学会会刊》介绍了这种制造方法:将含有氧化铟锡纳米晶体的溶液滴向一块快速旋转的基板,便可获得一张平整、光滑的薄膜,这一过程被称为自旋浇铸。
研究人员随后对涂层板进行退火处理,以测试薄膜的透明度和导电性。经多次实验发现,退火处理的持续时间最好为6个小时,而且,改变材料的厚度和锡含量(最好在5%至10%之间),透明度和电阻也会随之变化,由此就能找到二者的最佳组合,从而开发出性能最好的导电薄膜。“通过控制纳米晶体溶液的浓度,我们可以将薄膜的厚度控制在30纳米到140纳米之间。”李宗泫说。
论文主要作者、布朗大学化学系教授孙守恒(音译)表示,自旋浇铸工艺并不难,该方法的突破性在于找到合适的材料——乙酰丙酮铟和乙酰丙酮氯化锡来制造氧化铟锡纳米晶体,以生产高性能的导电薄膜。他们合成的氧化铟锡纳米晶体尺寸极小,直径约为110亿分之1米。当晶体在薄膜上自行排列时,既不会挤成一团,也不会距离太远,这种密集但分布均匀的晶体阵列有助于提高薄膜的导电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