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分子太阳能电池:单个蛋白质复合体可发电
由Joachim Reichert, Johannes Barth,和Alexander Holleitner(慕尼黑工业大学)领导的科研团队,和Itai Carmeli(特拉维夫大学)开发出了一种方法,用来测量单个功能化的光合蛋白系统的光电流。科学家们可以证明,当保留他们的生物分子功能特性的时候,该系统可以集成和选择性地输入到人造光伏装置建筑中。
蛋白质代表了光驱动性,高效的单分子电子泵--其可以在纳米级电路中扮演电流发电机的角色。
各学科团队将该结果发表在了本周出版的《自然纳米技术》上。
科学家调查研究了photosystem-I反应中心--这是一个位于蓝藻细菌叶绿体膜的叶绿素蛋白质复合体。植物,藻类,细菌使用光合作用来将太阳能转换为化学能。该过程的初级阶段(此阶段主要为吸收光,能量和电子转移)由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复合物组成的光合蛋白质调解。直到现在,没有任何方法能足够灵敏地去测量由单个蛋白质产生的光电流。Photosystem-I展示了此前仅仅在光合作用系统中发现的杰出的光电特性。纳米级尺寸进一步使Photosystem-I成为分子光电学应用中一个有前途的单元。
科研人员要征服的第一个挑战是,开发一种在强光场中电接触单个分子的方法。已实现纳米器件的中心元是自组装的光合作用蛋白质,和通过半胱氨酸突变群组绑定到金电极的共价键。光电流通过扫描近场光学显微装置中的一个表面覆金的玻璃尖端进行测量。光合蛋白被光子通量进行光激发,光子通量是通过四面体尖端进行引导的,同时四面体尖端还提供电接触。使用该技术,物理学家可以监测单蛋白质单元产生的光电流。
保利协鑫硅烷气技术和硅烷流化床法技术取得阶段性成果
多晶硅生产商保利协鑫日前宣布其多晶硅硅烷气首期装置调试成功,并顺利产出合格的高纯度硅烷气。保利协鑫预计将最终将采用流化床法(FBR)进行多晶硅生产,由于该方法生产过程连续,多晶硅生产成本较低。REC与MEMC均在早起推动了该技术的研发。
“这一技术的突破和应用,不仅填补了国内硅烷气技术的空白,也为今后国家的电子工业,新能源材料提供了高品质、低成本、大规模原材料供应基地。”保利协鑫董事长朱共山表示。
“同时,这一技术的突破,改变了我国多年来依靠进口硅烷气的境况,加速了我国光伏发电平价上网的步伐,更为当前光伏行业的低迷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根据Bernreuter Research最近公布的一份报告“2012年太阳能级硅料生产”,相比传统传统的西门子工艺,单硅烷技术由于生产成本较低将更受厂商青睐。
但是,该技术的一个关键的限制因素为纯度较低。MEMC此前曾通过与三星在韩国的合资公司对该技术进行开发,希望将纯度提高到光伏产业所需要的水平。
“如何在提供硅料质量的同时包成较低的成本,这是一个摆在厂商面前的难题”Bernreuter在其报告中指出。
REC和MEMC在开发流化床工艺的过程中经历和层层挑战,因此技术专家预计保利协鑫在掌握该工艺的过程中也需要经过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