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对光伏企业的不信任,光伏产业与银行之间所陷入恶性循环,让光伏产业融资之困改善无门。目前所有商业银行对光伏企业贷款依然谨慎,而大部分民营光伏企业仍受困于融资瓶颈。
而中国政府虽然对光伏产业呵护备至,2013年更是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但事实是理想与现实之间总是隔着一个“执行”。早在去年8月能源局下发《关于支持分布式光伏发电金融服务的意见》之后,国家开发银行就在研究制定光伏企业融资细则,意在解决行业普遍存在的融资难问题,但至今具体的光伏发电金融扶持细则仍未正式出台。
只是,在这样形势之下,去年,晶科能源、晶澳能源、加拿大太阳能(Canadian Solar)、第一太阳能(First Solar)等公司仍然吸引了约30亿美元的资金,大大超出了行业预期。这难免给人一种励志的感觉。
小编带大家回顾一下近来光伏企业的融资动态:
美银美林与SunPower合作为美国住宅太阳能融资,获得2.2亿美元贷款
国开行发布对赛维LDK在美子公司SPI Solar的项目融资
“痼疾”待解
经过2013的跌宕起伏,2014年光伏行业进入大家期盼已久的良性发展阶段。国家能源局在年初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要求2014年光伏新增装机14G瓦,专家估计,达成目标约需1400亿元投资。但不可忽视的是融资问题仍是当前发展光伏终端市场的关键。要达到14GW的目标,国家必定要出台金融相关服务政策解决这一“痼疾”,哪怕只是缓解。
那么光伏电站产业需要什么样的金融支持与服务呢?首先是银行的中长期贷款,光伏电站项目企业可以用光伏电站项目的固定资产及每年的售电收益做抵押,这样做银行基本就没有风险。但是银行还需要保险业对项目提供保险服务,保险业愿意保险他们就需要光伏电站认证公司对光伏电站的质量和收益提供可信认证。光伏电站认证公司参与认证的项目又需要EPC总包公司提供高质量的采购和建设服务来确保长期稳定的售电收益。这是一个封闭的利益关联链,缺一不可。另外中国金融业还可以对光伏电站进行“证券化”操作、“融资租赁”模式等创新金融产品或服务。
中国的光伏电站产业发展需要银行、保险、证券、基金、担保等金融业整体的系统的支持。需要中国金融业系统的拿出一系列针对光伏电站行业创新、稳定、持续的产品和服务支持,这样,中国光伏电站产业健康发展才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