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纠纷趋缓,中国光伏还有几多愁?

OFweek太阳能光伏网 Jacky 中字

近来最热门的话题,无疑就属中美经贸摩擦事件了。近日,中美贸易纠纷谈判终于迎来了重大进展。

在6月29日举行的中美元首会晤中,国家主席习近平和美国总统特朗普同意,中美双方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重启经贸磋商;同时美方表示不再对中国出口产品加征新的关税;两国经贸团队将就具体问题进行讨论。此外,特朗普在记者会上也表示同意让美国公司继续销售产品给华为。

消息传来,国内一片欢欣鼓舞。对于目前情势来说,这已经是现阶段再好不过的消息。未来谈判如果达成重要的合作协定,相信对于正在转型中的中国经济而言,无疑将是一次重大利好。

事实上,近几年来,中国光伏已经发展成为我国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并且在贸易纠纷中屡屡被提及。那么,作为一名在国际争端中 “久经考验的战士”,中国光伏又是怎样的一番光景呢?

光伏电站(图)

风雨交加 依旧破浪前行

谈起中美光伏贸易摩擦,就不得不追溯到2011年了。

2011年,德国SolarWorld美国分公司联合其他6家生产商向美国商务部正式提出针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双反”调查申请。

一年后,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作出终裁,认定从中国进口的晶体硅光伏电池及组件实质性损害了美国相关产业,美国将对此类产品征收反倾销和反补贴关税,并于2012年12月份决定征收29.18%-254.66%的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

此后,在2014年美国对我国又发起第二次“双反”调查,2017年美国发起201调查并准备征收关税(第一年30%,其后逐年递减5%),2018年随着贸易摩擦升级美国对我国500亿美元征税清单中加入光伏产品(加税25%)。

祸不单行的是,自2012年起,欧盟委员会开始对从中国进口的光伏板、光伏电池以及其他光伏组件发起反倾销调查。其后,中国光伏企业在欧洲市场也遭遇了重创。

在美欧一系列的重拳打击中国光伏企业的压迫之下,中国方面也作出了还击。在2012年,我国正式发起对原产于美国和韩国的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反倾销调查及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反补贴调查,并于次年对其作出裁定。

其后数年里,围绕“双反”的调查与反制,中国光伏产业在斗争中前进,在曲折中发展。

引领全球 国内市场崛起

自2013年起,中国国内光伏市场开始异军突起,一举摆脱了束缚中国光伏行业多年的“两头在外”的尴尬局面。

2013年,中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为12.92GW;其中光伏电站12.12GW,分布式光伏800MW;

2014年,中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为10.6GW;其中光伏电站8.55GW,分布式光伏2.05GW;

2015年,中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为15.13GW;其中光伏电站13.74GW,分布式光伏1.39GW;

2016年,中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为34.54GW;其中光伏电站30.3GW,分布式光伏4.24GW;

2017年,中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为53.06GW;其中光伏电站33.62GW,分布式光伏19.44GW;

2018年,中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为44.26GW;其中光伏电站23.3GW,分布式光伏20.96GW;

贸易纠纷趋缓,中国光伏能有几多愁?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我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量已达1.74亿千瓦。其中,新增装机量已经连续6年位居全球第一,而累计光伏装机规模已连续4年位居全球第一。

换言之,中国光伏已发展成为我国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也成为了继高铁之后的又一张“中国名片”。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