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盘全天高开低走,创业板指领跌。
盘面上,元宇宙板块震荡走强,国光电器等涨停。智能交通概念股午后活跃,深城交20CM涨停。此外,医药、半导体、猪肉、电力等板块均有所活跃。整体上全天市场热点较为散乱,呈现快速轮动特征。下跌方面,昨日大涨的赛道股出现分化调整,储能、汽车零部件板块内部分个股大跌甚至跌停。
总体上个股涨多跌少,两市超2500只个股上涨。沪深两市今日成交额10294亿,较上个交易日缩量236亿。
截止收盘,沪指跌0.25%,深成指跌0.61%,创业板指跌1.13%。北向资金全天净买入12.36亿元;其中沪股通净买入5.26亿元,深股通净买入7.1亿元。
热门赛道迎来调整
7日还集体狂飙的新能源赛道,今日就迎来调整。光伏、风电等热门赛道迎来集体调整。
在光伏设备板块中,昨日股价突破千元的禾迈股份今日就出现回落,跌幅达10%,另外锦浪科技跌8.36%、安旭股份跌9.73%、阳光电源跌5.80%;风电板块中,明阳智能跌7.54%、大金重工跌4.28%。
今日新能源赛道调整的原因其实也不复杂,消息面上也没有明显的利空,背后就是涨的多了,有资金获利卖出的压力。
另外对于新能源,大家普遍有一种“恐高”的情绪。
其实对于一个高速成长的行业而言,比PE更重要的是对于行业成长性的判断,需要考虑成长逻辑、行业空间、周期轮动、竞争格局、行业属性等等因素。
在一个景气度上行的周期中,业绩预测的一致预期都是在不断上调,也就意味着以当前盈利预期测判断的估值可能比较贵,但随着业绩的上修,高估值会被消化掉。
而在景气度下行的周期中,业绩预测的一致性不断下调,随着盈利预测的下调,估值反而会变得越来越贵。
不过也必须指出的是,伴随着行业进入下半场,竞争只会愈发激烈,能真正享受到行业高速成长红利的只有那些少数的龙头公司。
赣能股份实现9连板
与此同时,新能源的另一大细分赛道——储能,虽然板块出现调整,但有些概念个股依然强势。如赣能股份实现九连板。
据悉,这一波赣能股份连续涨停的主因,或是市场对抽水蓄能概念的追捧。
赣能股份控股股东江西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电建集团华东院日前组成联合体参与江西省抽水蓄能项目业主招标,并获得了赣县抽水蓄能项目的开发权。
而对于市场的热捧,7月6日晚间,赣能股份公告称,已披露的经营情况、内外部经营环境未发生重大变化,内部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
公司披露公告中所涉上高县清洁煤电项目、赣县抽水蓄能项目尚处于前期阶段,项目尚未核准,项目建设周期较长,不会对公司当前经营业绩产生实质影响,公司将根据后续项目进展,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履行相应的审批决策程序和信息披露义务。
值得注意的是赣能股份主营业务仍然是火力发电,并且一季度净利润出现亏损。今年一季度,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为7.42亿元,同比增长25.53%,净利润为-0.01亿元,同比下降103.75%,依然亏损。
HJT电池或有望成为光伏未来主流
在一众新能源板块中,光伏板块可以说是牛股的聚集地,翻倍牛股也是屡见不鲜。而在光伏产业链中,目前来看最赚钱的还是上游生产高纯度多晶硅料的公司。
这一点从通威股份的半年度业绩预告中就可见一般。而硅料价格最近并没有停下其上涨的步伐。
7月6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公布最新多晶硅价格。本周国内单晶复投料价格区间在28.8万-30万元/吨,成交均价为29.16万元/吨,周环比涨幅为1.85%;单晶致密料价格区间在28.6万-29.8万元/吨,成交均价为28.96万元/吨,周环比涨幅为1.9%。
值得注意的是硅料价格在2021年初只有8万元/吨左右。
而从长远来看,硅料持续高位的行业模式是无法持久的。有光伏行业业内人士认为,7月份属于光伏产业长单集中签订期,受国内外光伏装机需求旺盛影响,现阶段硅料供给仍处于紧平衡状态。“但三季度硅料价格趋势性下行将成为必然要求。”
中信建投证券研报也认为,今年Q4硅料产能即将释放是与去年最大的不同,届时硅料供给将更为丰富,虽然目前尚难对行业价格做出准确预测,但可以确定的是至少会出现在稳定的价格下成交量放大的局面。
最后从光伏整个行业来看,技术路径的选择也是必须要讨论的。对于太阳能电池片而言,有两大指标是要重点关注的,一个是发电效率,另一个是使用寿命。而这其中发电效率又是重中之重。
因为据业内普遍测算,每提升1%的光伏转换效率,将会节省7%的发电成本。
而当前的太能能电池,从衬底类型来看,可将太阳能电池片分为 P 型电池片和N型电池片两类。P型电池原材料为 P 型硅片(掺杂硼),N 型电池原材料为N型硅片(掺杂磷)。
目前的主流太阳能电池板是PERC 电池,其最高效率由隆基创造,达到24.06%。从理论极限效率来看,根据德国哈梅林太阳能研究所(ISFH)测算,P 型单晶硅PERC电池理论转换效率极限为 24.5%。
从这两个数据看,目前PERC 电池的转化效率已经快要接近理论极限。这也就导致了光伏企业向N型电池的转变。
N 型电池目前较主流的技术为TOPCon(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和 HJT(本征薄膜异质结)。
理论极限而言,晶硅电池理论极限效率为29.4%,TOPCon电池理论极限效率为28.7%,理想条件下最高效率在27.5%;HJT效率上限在28.2%-28.7%。
成本高一直是HJT技术实现大规模商业化的制约因素之一。今年以来,随着设备国产化、银浆和靶材成本的降低及转换效率提升带来的“增效+降本”效益,HJT技术迎来了产业发展的“拐点”。
东吴证券也预测2022年是HJT降本增效加速推进的一年,维持2022年全行业扩产20-30GW扩产预期不变,预计2022年底HJT电池片的单W生产成本与 PERC打平,2023年开始全行业扩产爆发&主流大厂将开始规模扩产。
- End -
原文标题 : 刚刚!突然熄火,有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