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寡头!硅片“新玩家”能否打破产能过剩疑虑?

英财商业
关注

群雄逐鹿,硅片新势力实力不差

目前的硅片环节,实际上短期竞争态势不太理想。

首先,随着硅料价格大幅下滑,产业链降价的情况已经形成,而作为寡头的隆基和中环,完全可以凭借量价优势挑起硅片的价格战,而近两年进入硅片板块的新势力又不乏已经上市巨头,如通威股份、上机数控(603185.SH)、京运通(601908.SH)等,这些都是高景太阳能最直接的竞争对手。

作为硅片板块新势力的上机数控转型前主营光伏设备,公司2004年进入光伏板块,2017-2018年公司光伏设备的营收也能达到5-6亿,2019年开始从硅片设备业务逐步介入光伏硅片的生产,公司业务布局主要在硅料、硅片、N型电池,借着2020-2021年光伏板块的高增,上机数控2021年光伏硅片收入达到了107.53亿。

硅片“新玩家”不断,能否打破产能过剩疑虑?

硅片“新玩家”不断,能否打破产能过剩疑虑?

公司2019年转型,不到两年就已经获得了较大的业绩成长,公司2020-2021年业绩高增,2021年公司营收首次超过100亿,达到109.15亿,同比增长262.51%,归母净利润达到17.11亿,同比增长222.1%;而且2022年依然大概率处于高速增长,预计2022年营收将超过200亿,归母净利润可以达到30亿以上。

更重要的是,虽然2021-2022年四季度,光伏产业链整体受到上游硅料价格暴涨的挤压,但上机数控的盈利能力相比龙头中环还是具有较强的韧性,在2021年触底后出现反弹,三季度盈利能力明显出现反弹。

硅片“新玩家”不断,能否打破产能过剩疑虑?

实际上,近两年来上机数控的扩产也未停歇,不仅扩产硅片,还向下游电池延伸。

盘点2022年的投资来看,2022年2月,上机数控先是投资118亿元进军硅料环节;同年6月,公司又在包头扩产40GW硅片,当时公司已有的硅片产能30GW;2022年8月15日,公司又发布公告,将拟于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建设新能源产业园,其中包括年产25GW单晶硅切片及年产24GW N型高效晶硅电池生产项目,这也是公司首次涉足光伏电池领域。

在这之前,硅料和电池双龙头的通威股份也将目光投向硅片。

早在2021年4月12日,通威在发行120亿元可转债方案时就表明,公司将借助硅料和光伏电池的优势,切入硅片业务,以延伸在光伏产业链上的竞争力,增加新的盈利点。目前通威硅片规划产能总和已达到了45GW。

“硅料价格大跌、硅片寡头降价潮、硅片老玩家与新玩家大肆扩产、中下游电池组件相继扩产……”,其实市场一直对光伏产业链是否存在过剩的风险存在质疑,从下面的数据分析来看。

硅片“新玩家”不断,能否打破产能过剩疑虑?

根据硅片的业务贡献纯度,上机数控与中环相似,一定程度也能代表硅片行业老玩家和新玩家的情况,其中共同点就是公司的营运能力增长相当显著,2022年三季度整体的营业周期(45天)相比2020年(120天)下降了62.5%;而最明显的就是应收账款的周转天数,从2020年的1-2个月,下降至不到一个月,上机数控2022年的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更是达到了3天左右,基本属于“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更重要的是,存货周转天数基本腰斩,出货更快,2022年前三季度上机数控在40天就可以完成出货,中环甚至不足30天。如此来看,2022年中下游对硅片的需求更强,并没有出现产能过剩,存货积压,账款周转不灵的情况。

总结来看,光伏板块在硅料价格下跌、产业链降价潮的推动下,大概率会刺激终端电站的装机需求,但也不排除产业链降价潮再次抑制终端需求,毕竟硅片、电池、组件的价格都在跌,电站端还是有可能持观望态度;大概率可以肯定的是,从硅片老玩家与新玩家都选择大幅扩产来看,短期光伏产能过剩的风险还是比较有限,但基本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硅片的竞争加剧,定价权有分散趋势,未来硅片环节的超额利润会相对减少。

       原文标题 : 硅片“新玩家”不断,能否打破产能过剩疑虑?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