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欧美双反”到“531新政”——中国光伏激情燃烧的往事

新能源正前方
关注

书接上回,咱们继续通过上一轮光伏周期试图去解开中国光伏行业周期之谜,以期看清这一轮光伏周期何时能迎来底部反转(以史为鉴,中国第一轮周期是如何结束的?)。

上篇咱们说2011年光伏人好不容易走出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给中国光伏产业带来的堪称毁灭性的打击周期,就在大家踌躇满志准备再次大干快上的时候,2012年却又悄悄迎来了全新一轮危机。

 01 “欧美双反”

2012年5月17日,美国商务部公布反倾销初裁决定,无锡尚德、天合光能等被征收超过30%的反倾销税,未应诉中国光伏企业的税率高达249.96% !没多久,欧盟也发布了对中国光伏企业的“双反”调查。

为什么欧美突然对中国光伏下手?

时间要回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那会儿,虽然金融危机确实对中国光伏产业产生了重创,但并没有让所有光伏企业都覆灭,相反,就像那句话说的“打不死我的,必将使我变得更强大”,那些存活下来的光伏企业确实变得越来越强大——金融危机反而倒逼他们提升了竞争力,降低成本售价,利用价格战在海外市场大杀四方,继而引起了欧美企业的反击。

2011年9月,美国索林佐公司(Solyndra)申请破产,裁员1000多人。一周后,美国民主党议员、参议院贸易委员会主席罗恩怀登(Ron Wyden)要求美国政府针对不断增长的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采取调查行为。2012年5月,美国商务部对中国进口晶体硅光伏电池及组件的反倾销初裁结果认定,强制应诉企业无锡尚德、天合光能的税率分别为31.22%、31.14%,其他59家单独税率应诉企业的税率为31.18%,其余未应诉企业的税率高达249.96%。2012年10-11月,美国商务部和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先后做出终裁,针对中国相关生产和出口企业征收18.32%~249.96%的反倾销关税以及14.78%~15.97%的反补贴关税。

到了9月份,欧盟也跟进了。2012年9月欧盟委员会做出立案决定,宣布对中国光伏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美国被选作用来确定合理价格的第三方市场经济国家。“拿综合成本很高的美国产品来衡量我们的出口价格,我们不用应诉就已经输了”。2013年6月,欧盟委员会宣布初裁结果,对产自中国的光伏产品征收11.8%的临时反倾销税。2013年12月,欧盟做出终裁,裁定中国光伏产品的反倾销税率为27.3%~53.4%,反补贴税率为3.5%~11.5%。

当时,中国光伏产业的整体实力相比前几年虽然有所提升,但依然面临“两头在外”的问题,上游和硅料以及下游市场主要在海外,近90%的光伏产品用于出口,其中欧洲市场尤其重要,欧美的“双反”大幅度提高关税,几乎意味着中国光伏产业80% 以上的海外市场就没有了,又有一大批光伏企业要死掉。

 02 中国的应对

活人不能被尿憋死,感觉事态严峻的光伏企业纷纷开始放下竞争心态转向抱团取暖想办法渡过难关。

因为此次裁定认为组件原产国为电池制造国,所以中国光伏厂商纷纷采取将电池产能转移到台湾和东南亚等地或者采购台湾厂商电池等方案,不过后面这个漏洞被美国补上了。

另外,由于光伏已经成为一个日益发展壮大的新兴产业,遭遇双反后,政府也开始全方位提供帮助,助力光伏产业渡过难关。

一方面,政府解决下游需求端问题,主要是通过运用政策工具包打开光伏产品的国内应用市场。

2012年6月1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出台“光伏国六条”措施直指困扰光伏行业的发电量收购、补贴发放不到位、融资困难等问题。该六项措施直指阻碍光伏市场大规模启动的核心问题,这也是国务院层面罕见地为一个行业出台具体政策。这六大新政,分布式发电拓宽了光伏发电的应用范围,全额收购所发电量激发了光伏企业的运营效率,保障了企业利益;度电补贴的方式彻底改变以往补贴模式,国家的补贴将真正落实助力光伏企业的健康发展;光伏融资的支持也将使当前资金压力大的多数光伏企业看到希望。

另一方面,面对欧美光伏“双反”,上面同样运用了合理、合法的应对和反制手段。高层积极同德国总理磋商贸易问题,中欧光伏贸易谈判达成“友好”解决方案。此外,还针对原产于欧盟(法国、西班牙、意大利为对华葡萄酒出口大国)的葡萄酒进行反倾销调查。最终欧盟双反大棒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在价格承诺(“限价”、“限量”)谈成之后,94家企业(约占欧盟60%的市场份额)获得了零关税出口欧盟的资格。

结果就是经过了这一战,不仅光伏产业发展得更好了,还告别了“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模式,在技术和市场方面都实现了很大程度的自主化,尤其是技术上逐步实现了大多数环节的自主化,中国光伏企业也逐步成长为全球最主要的光伏玩家。

到了2015年,中国就生产了全球总产量47.8%的多晶硅、全球79.8%的硅片、全球66%的太阳能电池片。多晶硅生产量前十中国占4家,硅片前十占了9家,电池片前十名占了7家,市场份额全球第一!

到了2017年底,我国光伏发电装机量达1.3亿千瓦,同比增长68.7%,连续3年位居全球首位;新增光伏发电装机5306万千瓦,增幅达53.6%,连续5年位居世界第一, 已经提前完成了“十三五”目标。新增装机量为2016年的1.5倍、2015年的3.5倍、2013年的4倍和2014年的5倍。

至此,中国光伏又一次闯过了一轮完整的光伏周期,每一轮光伏周期于行业而言都是一次洗牌,那些仍留在牌桌上的玩家变得更加强大。

随着欧美双反的影响渐渐褪去,那些仍在场的玩家们加大了扩产力度,光伏行业产能过剩问题逐步出现,就在看似繁荣的盛景之下,潜在的危机又悄悄出现了。

 03 531新政

2018年5月31日,国家能源局发布 《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光伏行业史称“531新政”,“531新政”直接废止了2017 年年底出台的新版补贴标准,对集中式和分布式电站的度电补贴都大幅下调,并对分布式电站规模予以限制,规定2018 年分布式电站规模为10GW,实际上终结了分布式备案制的历史。

前一天还仿若盛夏、热火朝天的光伏行业,一夜之间进入三九寒冬,尤其是户用市场,简直是直接冰冻住了。被吓坏了的光伏行业各个大佬联合上书跪地求饶,希望能源局能推迟或者调整政策,然而请求无效,光伏板块二级市场也进入了暴跌走势,截至2018年10月,64家光伏上市公司累计蒸发市值至少2423亿元,众多光伏企业上市公司股价腰斩。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就在当时的光伏行业觉得这个凛冬也许永远都不会过去的时候,却不知道这是光伏行业迎来平价上网时代前的最后一次大地震,随着补贴结束,中国光伏的哺乳期也即将结束,中国光伏行业迎来了真正市场化的开始,后面是更加光明的平价上网时代。

加上欧美的双反在2018年9月份后基本算“彻底结束”,欧美井喷的市场快速填补了国内市场的缺口,在平价上网时代来临后,需求也明显回升,实际上,光伏人担忧的这一轮永远也不会过去的凛冬反而很快就结束了,到了2019年,光伏行业又要进入新一轮的繁荣周期。

而后的这一轮光伏周期很多人都经历过了,其中缘由此前新能源正前方也说得很清楚,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后面咱们再通过对这几轮周期的一些共性和不同的分析去探讨光伏行业的周期属性,以及试图探讨全新一轮光伏周期何时能结束。

       原文标题 : 从“欧美双反”到“531新政”——中国光伏激情燃烧的往事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