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报道称,日本电子巨头松下集团(Panasonic)通过官网及致北美合作伙伴的信件宣布,将终止其太阳能光伏及电池储能业务,正式结束其在这一领域长达40余年的探索与发展历程。
松下生态系统北美公司总裁Naoki Kamo在公开信中表示,这一决定是公司战略调整的一部分,旨在将资源集中于“更具长期价值”的领域。尽管退出市场,松下承诺将继续履行所有产品保修义务,并通过官网和专用渠道提供客户支持。
终止光伏业务的深层原因揭秘
关于松下集团终止光伏业务的深层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行业竞争加剧,中国企业凭借成本优势挤压了松下的利润空间,导致其光伏和储能电池市场份额大幅下滑;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4年,松下光伏市场份额从35%骤降至6%,储能电池份额亦从7%跌至1%。
二是全球光储行业整体陷入困境,价格战与产能过剩导致企业普遍亏损,松下虽在去年第三季度凭借数据中心储能系统实现42%的利润增长,但仍难以承受长期成本压力。
三是松下集团战略收缩,松下自2024年起启动全面改革,计划削减低增长业务的固定成本,目标至2028年累计实现3000亿日元的收益改善。此次终止光储业务正是该计划的一环,未来公司将聚焦电动汽车电池等高盈利领域。
断腕求生 百年跨国巨头折戟光伏
据了解,?松下集团(Panasonic)?是一家总部位于日本的跨国电子企业,成立于1918年,最初名为“松下电器制作所”。经过多年的发展,松下集团已经成为全球知名的电子产品制造商,业务范围涵盖家电、办公设备、汽车电子、工业产品等多个领域。其光伏业务主要包括太阳能组件、逆变器和电池的生产和销售,曾是户用市场的领先供应商之一?。
在光伏领域,?松下集团于1980年开始涉足光伏产业,2009年通过收购三洋电机成为HIT技术领军者。2010年代,松下在美国布法罗、日本滋贺及马来西亚槟城设立三大生产基地,形成全球制造网络?。其HIT电池板转换效率曾一度突破22%,在美国住宅市场长期占据主导地位。
然而,随着光伏行业技术迭代加速,松下逐渐陷入成本困境。公司于2020年终止与特斯拉的太阳能合作,于2022年调整战略决定停止自主生产,转而将组件制造业务外包给第三方代工厂,尽管技术领先,但成本劣势迫使松下逐步退出制造端,最终仅保留品牌运营。
而今,松下集团最终决定关闭其太阳能及储能业务部门,以聚焦具有战略核心价值的业务领域。
退出光伏 聚焦汽车电池领域
业绩方面,松下能源部门在2024年第二季度实现了营业利润的大幅增长,同比增幅高达42%,数额达到327亿日元。主要受益于数据中心储能需求增长。不过,汽车电池业务面临需求放缓,导致整体销售额同比下滑8.3%,至2185亿日元。
尽管如此,在2025财年第三季度(即2024年10月至12月),能源业务的利润再次攀升39%,达到420亿日元。鉴于此,松下公司于2025年2月上调了全年利润预期,新预期值为1240亿日元。同时,公司还加快了堪萨斯州新电池工厂的建设步伐,以更好地服务于特斯拉等汽车制造商。
值得注意的是,松下公司在退出住宅太阳能和储能市场的同时,将继续加大对电动汽车电池制造领域的投资力度。其位于美国堪萨斯州的40亿美元电池工厂预计将于2025年投入运营,旨在进一步巩固其在北美市场的地位。
作为一家拥有百年历史的企业,松下虽然告别了光伏与储能业务,其在电动汽车电池领域的持续投入仍为未来增长留有伏笔。不过,这一战略调整能否有效应对行业变局,尚需时间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