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全球光伏胶膜龙头福斯特(603806.SH)发布了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4.73亿元,同比大幅下降49.05%;扣非净利润4.26亿元,同比降幅达52.65%。
查阅其财报显示,今年一季度,公司实现净利润为4.01亿元。照此计算,第二季度净利润仅为0.72亿元,与去年同期的4.06亿元相比暴跌82.3%。这一成绩也创下公司近五年来半年度业绩的最大跌幅。
福斯特在公告中指出,本期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光伏行业产能过剩和市场竞争加剧所致。
与上年同期相比,公司原材料光伏树脂采购单价及光伏胶膜产品销售单价均有所下降。尤其是产品销售单价的下降幅度超过了原材料采购单价的降幅,致使公司营业收入规模缩减,综合毛利率下滑,毛利额同比大幅下降46.72%。
除主业承压以外,福斯特的新业务拓展也遭遇挫折。报告期内,虽然电子材料业务实现盈利,但特种薄膜及投资上游原材料POE树脂等新业务却陷入亏损,预计拖累本期净利润达6226.29万元。
而在福斯特半年报大幅下滑的背后,这也折射出整个光伏产业链在产能过剩与价格战中所面临的集体阵痛。
全球光伏胶膜龙头企业
公开资料显示,福斯特成立于2003年,总部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专注于薄膜形态功能高分子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于2014年9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经过20余年发展,福斯特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胶膜供应商,连续多年保持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50%的绝对领先地位,稳坐行业头把交椅。其业务广泛分布于中国浙江、江苏、安徽、江西、广东等多个省份,并在泰国与越南设立了海外生产基地,进一步巩固了其全球领先地位。
除核心业务光伏胶膜外,福斯特还积极扩展产品线。2022年,其光伏背板产品的出货量已成功跻身行业前三甲。此外,公司近年来还布局了感光干膜、挠性覆铜板、铝塑膜等新材料业务。
行业价格战白热化 光伏业务压力大增
在光伏业务方面,福斯特2024年的表现略显乏力。据公司2024年年报显示,其全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91.47亿元,同比下降15.23%;归属净利润13.08亿元,同比下降29.33%。
从产品线来看,2024年福斯特光伏胶膜销售量达到13.89亿平方米,同比增长43.61%,但营业收入仅增长3.79%,显示出产品单价的下行压力增大。同时,光伏背板业务则遭受较大的冲击,销售量与营业收入分别同比下降18.26%和43.53%,凸显出光伏产业链价格战已经趋向白热化。
在海外市场方面,面对行业寒冬,福斯特正积极加快其海外产能的布局步伐。2024年4月,公司宣布在新加坡设立福新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同时控股子公司在泰国设立电子材料公司。同年9月,福斯特进一步调整战略,将原本用于广东胶膜项目的部分募集资金转向泰国胶膜项目,以应对美国和印度等海外市场组件产能的快速增长。
电子材料业务成为增长新引擎
值得一提的是,在其光伏业务承压之际,福斯特的电子材料业务正成为公司新的增长引擎。
2024年,公司感光干膜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75亿元,同比增长了26.92%;销量攀升至7366.5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了35.83%。
目前,福斯特已发展成为国产感光干膜龙头企业,产品覆盖深南电路、鹏鼎控股、东山精密、沪电股份等PCB行业头部企业。公司产品正围绕AI服务器等高端需求,向封装基板领域拓展。
业内分析认为,随着在全球头部PCB客户中的供应占比提升,福斯特电子材料业务有望进入量利齐增的发展阶段。除现有感光干膜产品外,公司还在培育FCCL、感光覆盖膜等电子材料产品,未来将跻身全球为数不多的全品类电子材料供应商行列。
关键布局 寒冬中迎来曙光
从宏观政策来看,2025年7月,工信部牵头召开光伏企业座谈会,明确治理低价无序竞争,推动产能出清。
在此背景下,头部企业已开始采取自律性减产措施,如光伏玻璃企业集体减产30%,此举有望促使行业利润率逐步回升。这对福斯特这样的龙头企业形成政策利好。
在行业寒冬之下,福斯特正积极调整全球布局,并已经将在广东的胶膜项目资金转投泰国基地,以抓住美国和印度等海外市场组件产能快速扩张的机遇。目前,其在越南和泰国的生产基地订单量充足,成为公司抵御行业寒流的关键支撑。随着全球头部PCB客户供应占比提升,电子材料业务有望成为公司穿越周期的“第二增长曲线”。
现如今,光伏行业正在经历大洗牌。而对于拥有技术储备、资金实力和全球布局的福斯特来说,这场寒冬或许正是器巩固龙头地位、布局未来的关键时点。(光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