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week太阳能光伏网:在2月底的SNEC国际光伏大会上,天华阳光控股有限公司首次在华召开媒体见面会,并宣布天华阳光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天华阳光中国正式成立。未来集中开拓并投资于国内光伏电站项目,应该是天华阳光中国的核心业务所在,您认为其中最大的挑战在哪里?
黄晓红:最大的挑战当属国内政策环境的不成熟。目前来看,各家电站投资商进来中国市场之后,想直接盈利,是很困难的。这种不成熟直接体现在电价的不成熟。另外,我认为目前国内的光伏市场开拓机制和模式在运行过程中也存在非常多的问题。
集中开拓并投资于国内光伏电站项目,这个应该是未来五年天华阳光中国的核心业务,未来两年天华阳光中国更多的是基于战略层面的考量。我们把它定义为天华阳光控股未来回归中国市场的一个承接平台,并把天华阳光控股在海外积累的一些技术和经验带回到国内,为国内政策环境、制度环境的成熟做相应的贡献。
同时,天华阳光中国另外一个职能,希望能够带领国内光伏行业的合作伙伴,包括国有能源公司、产业链条上的各家公司,真正能够一起走出去,通过天华阳光中国这样一个平台走到全球各地。这样的话,天华阳光中国的价值才能真正体现出来。
OFweek太阳能光伏网:客观来看,近几年国内光伏市场的规模虽然也在不断扩大,但似乎存在的问题更多。一个明显的例子,相关部门组织的示范项目招标,由于种种原因而成为国有电力集团的“独角戏”,民企和外资很难介入其中。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天华阳光控股布局国内市场的出发点是什么?是“放长线钓大鱼”的策略?还是从现阶段开始就要进行实质性的操作?与国有电力集团相比,天华阳光在开拓国内市场过程中的优势都有哪些?
黄晓红:首先我们的一个考量点,中国光伏市场是一个战略性的市场,现在虽然还停留在一个很小的规模,但未来的前景不容置疑。所以,我们需要现在进来,做一些相应的储备,包括项目以及资源等方面的储备。
跟国有发电集团相比,我认为天华阳光在决策速度、项目开发速度等方面是国有企业无法比拟的。另外,光伏终端的建设其实并不是任何一家企业都可以很轻易去做的,这中间需要一些技术以及经验等方面的积累,而这也是天华阳光控股在海外积累这么多年之后的一个很大的优势。
天华阳光回归到中国,我们的定位,并不想与国有企业站在直接竞争的立场在中国拓展业务。我们更希望发挥各自所长,以合作的态度来进行。
OFweek太阳能光伏网:谈到光伏市场的开拓,政策补贴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您对于国内光伏相关政策有着怎样的期许?
黄晓红:其实,在我们跟政策制定者的沟通过程中,也能够体会他们的无奈。国内终端应用真正起步在2009年底,只能通过一次一次的尝试,逐渐形成有利于行业发展的体系,而要想一步到位,这种挑战非常大。
站在一个理性的角度去建议,我们希望通过类似特许权的这些机制能够不断完善。其实,这套机制已经在风电等领域试运行,并取得一定的成效。未来,我们希望相对比较成熟这一套机制,逐步能够应用到光伏领域,形成光伏领域的电价标准,电站投资商进入之后能够保证合理盈利水平,这样才能保持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另外,太阳能光伏基于风电、生物质能有不同的特点,它除了建设大型的荒漠电站之外,可以应用于城市、居民应用等领域,我们也期望政策制定者能够针对太阳能光伏这一特点,制定出有利于推动这一市场发展的政策体系。当然这种政策并不是单纯的电价机制,而是在建设、投资等领域的补贴。
正是由于它的这一特点,我认为太阳能光伏未来完全可以做成民用市场,类似于家电产品一样的民用消费品,太阳能路灯、庭院灯等待。只要产业技术能力不断提升,成本降低到位,这个市场其实是非常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