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正值孟冬时节,然而对于中国光伏行业来说,2018年似乎早已经历了一场“寒冬”。
自今年 “531新政”出台之后,光伏业内,无数企业身陷困境,深感前途迷茫;光伏业外,各种唱衰光伏的声音不绝于耳。
这不禁让人疑惑:中国光伏怎么了?中国光伏真的不行了吗?
531新政出台,“杀伤力”不可谓不大
今年6月1日,一则重磅新闻震惊了整个光伏行业。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当日联合发布了一份《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因降补贴、限规模,力度超出预期,被称为“史上最严光伏新政”。(由于落款日期为5月31日,所以业界简称“531新政”。)
“531新政”提出,暂不安排2018年普通光伏电站建设规模,仅安排10GW的分布式光伏建设规模,进一步降低光伏发电的补贴力度。显然,这是为高速发展的中国光伏产业踩了一脚“急刹车”。
而从内容来看,新政本意是引导中国光伏行业有序发展,从规模扩张走向质量进步。不过,新政中降低光伏补贴标准、暂不安排普通光伏电站建设规模、分布式今年只安排10GW规模等具体措施,却让整个行业发展信心遭遇了巨大打击,下半年工作如何开展都成问题。
间接损失过万亿,数百万人或受影响
回首中国光伏发展之路,自2013年以来,经过近5年的发展,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光伏发电新增装机连续五年全球第一,累计装机规模连续三年位居全球第一。当前,我国光伏制造业的产能大约150GW,就业人数约250万人,全产业链年产值高达5000亿元人民币。
新政出台,将2018年国内市场规模人为限制为25GW左右(其中,分布式光伏10GW,领跑者+光伏扶贫为10.7GW,2017年普通电站项目大约5GW),还不到去年新增装机53GW的一半。
有业内人士认为,如果今年照此执行,国内光伏制造业将会有超过50%的产能闲置,继而会造成大量产品滞销,工厂停产或倒闭,甚至引发失业大潮,这将对光伏制造业造成毁灭性打击。光伏制造业一旦崩溃,将引发上万亿的间接经济损失,超过数百万人口失业,这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
在业界看来,中国光伏全产业链可能会由此步入新一波“寒冬”,其杀伤力极有可能跟曾经的欧美对华光伏“双反”一样,造成大量的企业关门倒闭。
关上一扇大门,会开一扇窗吗?
西方有这样一句谚语:当上帝关了这扇门,一定会为你打开另一扇门。那么,新政是否为光伏行业留下哪怕是一扇窗的机会呢?
在此次新政中,国家能源局对各路指标严格控制,然而对于光伏扶贫却是一大例外。新政中明确指出,支持光伏扶贫。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扎实推进光伏扶贫工作,在各地落实实施条件、严格审核的前提下,及时下达“十三五”第二批光伏扶贫项目计划。
同时,新政中鼓励各地根据各自实际出台政策支持光伏产业发展,根据接网消纳条件和相关要求自行安排各类不需要国家补贴的光伏发电项目。这就是说,国家补贴如果拿不到,但对方政府补贴还是可以有的。
此外,打铁还需自身硬。面对新政旨在降低补贴标准,严控发展规模,避免补贴缺口过大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对于光伏企业而言,一方面需要通过不断地技术革新降低成本以提高竞争力;另一方面还需要将目标瞄准海外市场,去寻求更为广阔的市场。
寒冬之际,光伏行业“停止生长”?
11月19日,国家能源局公布了2018年前三季度光伏建设运行情况。数据显示,在新增装机方面,前三季度,我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34.54GW,同比下降19.7%,其中,光伏电站17.40GW,同比减少37.2%;分布式光伏17.14GW,同比增长12%。累计装机容量方面,截至9月底,全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64.74GW,其中,光伏电站117.94GW,分布式光伏46.80GW。
发电量方面,前三季度光伏发电量1338.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6.2%;弃光率2.9%,同比下降2.7%。弃光主要集中在新疆和甘肃,其中新疆(不含兵团)弃光电量17.3亿千瓦时,弃光率16%,同比下降5.4%;甘肃弃光电量7.8亿千瓦时,弃光率10%,同比下降11%。
从数据上看,在光伏电站方面开始明显放缓,而在分布式方面仍然保持强势增长。同时,在弃光方面有明显好转。根据此前推算,大多数业内人士对于2018年全年的新增装机量预测为30-35GW。然而仅前三季度的装机量就已达到34.54GW,大大超出预期。
根据统计数据分析显示,今年一季度新增装机为9.65GW,二季度新增装机达到14.65GW,而三季度再新增10.24GW。在“531新政”发布之后业内一片哀嚎的情况下,二三季度装机量依然保持强势的增长,着实让人惊诧不已。究其原因,一部分是上半年增长速度整体较快,二是630抢装行情促使装机暴增,三是对于光伏扶贫项目以及光伏领跑者项目,并未受到新政太大的影响。综合来看,预计2018年全年光伏新增装机量可达40GW。业内估计,到2020年底,中国累计光伏装机总容量将达到255G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