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利润超6亿,“光伏支架第一股”藏着怎样的盈利密码?

能源圈
关注

光伏四大主要环节亏损连连,这家支架企业却逆势盈利

4月17日,中信博披露2024年度报告,营业收入90.26亿元,同比增长41.25%;归母净利润6.32亿元,同比增长83.03%,难得的是,公司营收利润均实现双位数增长。

支架作为光伏电站的骨骼,长期都是低技术含量、低利润的代名词。而中信博这样一家支架企业,却在光伏行业最艰难的2024年,创造了其上市至今最能打的业绩表现。

“全球光伏市场需求旺盛,公司营收、利润均大幅增长。”能在内卷中独善其身,中信博的盈利密码,就藏在跟踪支架的出货猛增和海外市场的拓展中。

跟踪支架发挥支柱作用

支架业务以 “设计 + 组装” 为主,属轻资产运营,相比硅片、组件企业,抗价格波动能力更强,这是“光伏组件第一股”中信博不可忽略的底色。年报显示,公司超过75%的收入来自前五大客户。其中第一大客户贡献了29亿元,占总营收的32.26%

 

图源:中信博2024年年度报告

客户集中度虽高,但正如中信博表示,公司不断开拓新业务,其中有2家客户首次跻身前五,不依赖少数客户,业绩增长并不依赖某一大客户,而是以跟踪支架产品为支柱。

跟踪支架

因在技术门槛、发电效率上明显高于固定支架,通过减少组件与太阳直射光之间的夹角,可以提升10%-25%发电量,成为调整光伏电站发电曲线的最优解之一。

公开信息显示,中信博2014年推出首款跟踪支架产品。

在2023年,跟踪支架首次占当年营收的56%以上,成为公司主力产品。据伍德麦肯兹发布的《Global solar PV tracker market share report 2024》报告显示,中信博2023年度跟踪支架系统出货量全球市占率达9%,位列全球第五,是全球排名前五中唯一中国企业。

2024年度,虽固定支架和BIPV销量下滑,但跟踪支架销量达17.41GW,同比大增112.10%,占支架业务营收比例为87.60%,销售占比同比提升24.03个百分点,“支柱”地位显著。

且跟踪支架出货量依旧稳居全球前六大跟踪支架供应商之列,在亚太、中东等市场出货量名列前茅。

图源:中信博2024年年度报告

同时,跟踪支架的毛利率也要高于固定支架,达到了19.67%,而后者仅为11.89%。毛利率的提高,与中信博在研发创新上的投入分不开,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为2.03亿元,同比增长19.28%

研发投入持续聚焦“跟踪+”主业,发布智能跟踪系统、柔性系统、光热跟踪系统、智能清扫机器人等多款新品,实现了“跟踪+”一站式解决方案能力提升及商业模式创新。

境外收入占据主导地位

业绩增长的另一面是境外项目占比的迅猛提升。

2023年时中信博境内外营收各占一半,到了2024年,公司82%的收入来自境外项目,实现73.6亿元,境内收入只有16.1亿元,海外市场的利润也显著高于国内市场,外销毛利率接近20%,内销毛利率只有约12%,外销贡献了超过87%的利润。

图源:中信博2024年年度报告

值得注意的是,中信博在海外市场同样进行了提前布局,2013年开始涉足海外市场,在制造端沉淀多年,有着完备的供应链优势和高效产能。

面对关税壁垒隐忧,中信博暂时将资源投向中东、南美、亚太等更友好的市场,通过在印度、沙特等地设厂辐射全球。

2023年4月,中信博首次拿下沙特光伏支架订单,与中国能建国际集团合作,为沙特阿尔舒巴赫(Al Shuaibah)1.5GW光伏项目提供“天际Ⅱ”跟踪支架系统,这也是中国支架企业在沙特的首单。

为规避国际贸易保护政策,2024年中信博新设了南非、西班牙、阿联酋等子公司,在中东、欧洲、拉美等地搭建区域功能总部,培养本地业务人才梯队,提供差异化的支架解决方案。

与此同时,中信博也在制造端布局了多个生产基地,包括国内的江苏常州、安徽繁昌和安徽宿松,以及海外的印度古吉拉特、沙特吉达、巴西巴伊亚州。初步形成覆盖亚洲、中东、南美的产能网络。

不容忽视的财务隐忧

尽管业绩表现亮眼,但公司财务状况却扑朔迷离,应收账款高增速、现金流大幅下降以及财务费用飙升都为中信博业绩的可持续增添了一分不确定性。

一方面,报告期内,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高达17.47亿元,其中应收票据1.72亿元,应收账款增长了42.2%至15.75亿元,二者占当期营收的比重接近20%,不仅规模大,而且质量堪忧,期末坏账准备高达3.84亿元,应收账款账面余额为19.59亿元,坏账计提比例接近20%。

另一方面,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为3607.56万元,出现了95.48%的显著下降,与41.25%的营业收入增长形成了鲜明对比。主要原因是公司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增幅,小于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现金和支付各项税费的增幅综合所致。现阶段,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与净利润比值为0.056,表明公司经营活动现金回笼能力减弱,盈利质量需提高。

同时,财务费用达到3584.67元,大增382.35%。主要原因是本期新增项目贷款、流动资金借款,导致利息支出增长。其中,利息支出达5217万元,占财务费用的比重为145.5%,高额的利息支出,主要源自一年以内的短期借款。

图源:中信博2024年年度报告

但总体瑕不掩瑜,虽然光伏辅材市场规模远比主链小,但是中信博的成功印证了在光伏行业内卷加剧时,企业通过“细分赛道聚焦 + 技术全球化”实现突围的可能性。

随着新能源电价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光伏电站将更加注重发电曲线优化和运营效率提升,东方财富证券预计,2026年全球跟踪支架出货量将达到135GW。跟踪支架市场蕴含的巨大潜力有望得到释放。

       原文标题 : 净利润超6亿,“光伏支架第一股”藏着怎样的盈利密码?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