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光伏跨界企业和邦生物(603077.SH)正式发布公告,公司决定终止分拆子公司四川武骏光能股份有限公司至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并撤回相关上市辅导材料。
这一变更距离其2022年3月启动分拆计划已过去三年。公告一出,立即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据了解,武骏光能成立于2010年7月,主营业务包括技术玻璃制品和光伏设备制造与销售,注册资本4.53亿元。
关于终止分拆上市的原因,和邦生物在公告中指出,主要是由于市场环境较筹划分拆时发生显著变化,公司决定终止其上市计划。
值得一提的是,武骏光能2024年业绩出现大幅下滑,全年营收22.48亿元,同比下降31.67%,净亏损1.19亿元,同比由盈转亏。业绩下滑或成为分拆终止的重要考量之一。
多元行业龙头跨界光伏
资料显示,和邦生物成立于2002年,主营业务涵盖农药及中间体、联碱产品、光伏玻璃及组件等。
在化工领域,公司专注于聚酯、乙二醇、PTA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在技术研发、产业链整合及市场拓展方面具备一定的竞争力。在农业领域,公司是双甘膦和草甘膦的龙头企业,是全球最大的双甘膦制造商和供应商,产品质量和技术均居行业前列。
在光伏领域,和邦生物近年来通过跨界投资布局光伏领域,相继于2020年启动了30亿元的重庆武骏项目,2021年推出了30亿元的阜兴硅片项目,累计投资达60亿元。但在2024年,因光伏行业产能过剩,公司决定暂停后续投入计划。
尽管光伏行业竞争激烈,和邦生物的光伏板块在2024年上半年仍实现销售收入9.42亿元,毛利率回升至12.21%,净利润2718.52万元。不过,武骏光能作为其光伏业务主体,2024年亏损暴露出行业阶段性产能过剩的压力。2024年末,和邦生物以2.9亿元收购武骏光能6.46%股权,持股比例增至94.84%,进一步强化控制权。
财务业绩下滑 债务风险飙升
业绩方面,2024年,和邦生物实现营业总收入为85.47亿元,同比下降3.13%;净利润3146.47万元,同比大幅下滑97.55%;扣非净利润2348.98万元,同比大降98.10%。业绩下滑主要是由于武骏光能的亏损和草甘膦价格下跌,对公司业绩造成拖累。不过,期末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达到4.68亿元,同比增长482.5%。
2025年一季度,公司营收17.26亿元,同比下降13.68%;净利润1251.73万元,同比锐减57.99%。同时,公司研发费用下降45.65%,财务费用飙升263.56%,有息负债达89.84亿元,资产负债率攀升。
值得关注的是,2024年11月,公司成功通过可转债方式募集46亿元资金,主要用于年产50万吨双甘膦项目,该项目预计投资总额167.13亿元。
尽管和邦生物在光伏领域暂停了扩产计划,但公司认为行业将通过产能出清从而重塑市场格局。公司现有资产仍处于“正常生产使用”中,故未进行减值处理。公司强调,终止分拆不会影响“农化+光伏”双主业战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