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很低调,但规格很高。”一位与会的企业负责人表示,英利绿色能源、常州天合、无锡尚德等多家一线光伏企业均有参与,而工信部主要负责人也出席了会议,听取了企业对美国“双反”的对策。
在此次内部会议上,有光伏企业提出反制裁措施,即考虑对美国出口中国的多晶硅和生产设备等光伏产品征收高额关税来进行报复。
上述与会人士表示,2011年上半年中国进口的多晶硅在5000吨以上,其中约有30%来自美国的企业。“如果美国对我们进行‘双反’,我们也应该对美国进口的光伏产品作出相应的惩罚措施。”
据了解,目前美国为世界上主要的光伏设备制造商之一,这也是光伏行业利润最高的环节,中国企业此前的薄膜电池设备和多晶硅多来自于美国生产商。资料显示,美国对中国出口的光伏生产设备和多晶硅的出口金额远大于中国,美国有着18.8亿美元的贸易顺差。
“如果美国采取‘双反’,我国肯定应采取报复措施。这样一来美国的损失更大,因为2012年多晶硅国内的产量基本可以满足我国企业的需求,设备也可以从欧洲进口。但丧失了中国市场,美国的光伏设备商损失惨重。”一位电池制造商在此次会议上如此表示。
双输结局
不惜冒着被制裁的危险,也要发起对中国光伏的“双反”调查,美国到底意欲何为?
提起申诉的七家光伏电池生产商之一的SolarWorld总裁Gordon Brinser曾经对外表示:“目前中国对美国的市场有一个鲸吞蚕食计划,我们到了反击的关键时候了。”此前,该公司裁员150人,并关闭了一家美国工厂。
“SolarWorld实际上是德国的第二大光伏电池制造商,在美国只是一家分公司。”常州天合一位人士指出。
该人士进一步分析,SolarWorld之所以在美国申诉,原因有二:首先,在德国等欧洲光伏市场得到了充分竞争,政府不希望将物美价廉的中国光伏产品拒之门外,这样将大幅度增加政府财政预算,因此欧洲各国政府多不支持该企业的申诉;其次,美国市场刚起步但潜力巨大,为长远计划,SolarWorld希望借刀杀人,将自己的最大竞争对手挡在门外。
“这肯定是损人不利己的昏招。”一位晶澳人士如此评价美国企业提起的双反。他表示,7家企业中除SolarWorld以外的6家企业对外选择了匿名,没有公开身份,“但据我了解,这6家都是小企业,正挣扎在死亡线边缘,他们是最后一搏。”
据了解,以SolarWorld为首的7家企业在美国市场也遭遇到了反对之声。